Friday, July 24, 2020

疫苗關鍵9問:關於疫苗,我們應該知道什麼? - 康健雜誌

berselebria.blogspot.com

Q1、抗體是什麼?

A:抗體是一種記憶型的淋巴細胞。

病毒和細菌入侵後,就開始攻擊人體和進行複製,同時也啟動我們的免疫系統製造抗體。疫苗接種的原理,是讓人體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,在接觸死亡或減弱的病原菌之後,形成記憶型淋巴細胞,也就是抗體。日後病原菌入侵後,就能迅速反擊,保護人體免受侵害。

Q2、疫苗是怎麼做成的?

A:疫苗大致分成兩種,一種是死的病毒,一種是毒性降低的、活的病毒。

小兒麻痺、A型肝炎和狂犬疫苗,採用的是死亡病毒;MMR三合一疫苗(麻疹腮腺炎、德國麻疹)、水痘疫苗、輪狀病毒疫苗,使用的是減毒病毒製成。

Q3、疫苗能做到什麼?

A:讓身體跳過感染生病的過程,就能獲得抗體,免去人命的無謂犧牲

無論是用死掉的病毒或是減毒病毒做成的疫苗,都能啟動人體製造抗體,達到免疫效果。

疫苗技術發展至今,挽回的人命數以千萬計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從2000年到2014年為止,麻疹傳染病的死亡人數已減少79%,相當於1,710萬人。在美國,從1994年到2015年的20年間,疫苗接種讓多達2億人免於小兒麻痺、麻疹、腮腺炎、水痘、A型肝炎,以及狂犬病等疾病之苦。

台灣提供7歲以前的幼童定期健檢,讓疫苗接種政策更能落實。在過去5年,台灣嬰幼兒的疫苗接種率都超過九成。常規的疫苗接種包括:B型肝炎疫苗、五合一疫苗(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及小兒麻痺)、MMR三合一疫苗、水痘疫苗、日本腦炎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、卡介苗,以及流感疫苗。(推薦閱讀:比武器更威!病菌變異難捉摸 免疫力是最終防線

Q4疫苗研發要多久?

A:疫苗常規研發有時需要10年以上。

一支疫苗從研發、試驗到可安全、有效使用,必須經過5個階段:

1. 研發階段:需2~5年

投入研發的候選疫苗動輒超過100種。

2. 臨床前期:需2年

候選疫苗經篩選後,剩下約20種。主要用在動物試驗。這個階段,求的是疫苗的有效性。

3. 臨床試驗期:分成3期

  • 第一期:需1~2年。篩選出約10種的候選疫苗。測試疫苗用在人體的安全性。
  • 第二期:需2~3年。篩選出約5種的候選疫苗。測試疫苗能否啟動人體的免疫反應。
  • 第三期:需2~4年。選出1種疫苗。測試該種疫苗能否發揮有效保護力。

4. 申請查驗登記:需1~2年

5. 新藥安全監視階段:上市後,在大規模病人使用下監視是否有不良反應。

Q5、既然經過這麼長期嚴謹的研發,疫苗是不是就100%安全有效?

A:不。疫苗偶爾會引發不適的反應,甚至有疑似疫苗傷害致死的案例發生。

接種疫苗後的1~2天,有人毫無感覺,但有人會出現程度不一的不適反應,包括:注射部位紅腫痠痛、輕微發燒或頭痛等。

這些反應被視為是好的徵兆,表示疫苗病毒正在體內建立免疫作用,為日後可能入侵的特定疾病做防禦準備。疫苗裡用來強化免疫反應的免疫佐劑,有時也會誘發這些不舒服的情形。接種疫苗時若出現這些感覺,先別驚慌,可詳讀醫療院所提供的衛教單,進行後續的處置。

疫苗沒有100%安全,在台灣和全球,都曾經發生過不同疫苗疑似傷害致命的案例。

(疫苗雖然保護人體免於疾病入侵,但有關副作用的爭議也從未停止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
日本在2011年傳出4名幼童在接種流感疫苗後身亡,雖然無法證明是疫苗引起,但當時日本政府就下令暫停施打2款疫苗。2013年,日本也暫停已經施打5年的子宮頸癌疫苗,原因是有上千名接種的中學女生接連發生癲癇、疼痛與四肢無力的嚴重副作用。美國、英國兩地也通報類似的不良反應案例。(推薦閱讀:HPV疫苗不安全?醫師:會讓女兒施打

2009年,台灣一名高職生在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後,陸續出現蕁麻疹和腦脊髓炎等症狀,2年後引發敗血症去世。這起案例經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,由於「無法排除」該名學生的死因和接種疫苗的關聯性,判決衛福部需賠償家屬。

2018年1月台灣也曾傳出1百多例因施打流感疫苗而產生不良反應的案例,其中2例死亡案例,生前曾是慢性病患,因此無法歸因是否為疫苗所引起。

至於有效性,也沒有疫苗能夠保證100%有效,比方流感疫苗的效力,一般只有五成,原因是每年的病毒株都會產生變異,去年打過的疫苗種類,不見得適用於今年。目前全球每年罹患流感的人數超過3千萬人,其中超過6.5萬人病故。流感疫苗的防護效力雖然只有一半,但總比沒有的好。

Q6、既然不是100%安全,為什麼還要打疫苗?

A疫苗保護自己,也保護別人

疫苗要發揮保護的作用,接種比例多寡很關鍵。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,例如麻疹和小兒麻痺,族群的接種率分別要超過九成和八成以上,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成效。這並不表示未接種者就能免於罹病,但至少無需擔憂爆發大規模的疫情。(推薦閱讀:哪些人需要接種流感疫苗?何時打最好?

Q7、第一支疫苗是什麼時候被發明出來的?

A:疫苗不是新產物,已經有千年歷史。

疫苗接種的做法,最早可追溯至1千年前的中國宋朝。根據記載,當時流行的天花,致死率最高達到6成,嬰幼兒甚至一得就奪命。當時的醫生將天花病患的痘膿體液,種入健康的人體內,避免被傳染,讓致死率一下子降到3%以下。

18世紀英國醫師金納(Edward Jenner),從罹患痘瘡的牛身上取得牛痘,種入人體,大幅減少天花的傳染率,成為疫苗概念的先行者。而牛痘也被稱為Vaccine,成為疫苗的同義詞。至今已有3種傳染病因為疫苗接種而絕跡,分別是天花、小兒麻痺2型和3型。

《人類與病毒之戰》病毒學專家徐明達說,種痘做法開啟新的醫療里程碑,預估當時每年有300萬兒童免於天花的死亡威脅,歐洲人口也因此獲得顯著成長,有利於後來的工業革命發展。這套解方也橫越大西洋傳到美國,在獨立戰爭時期及時控制住軍隊的天花疫情,為美國贏得獨立而助攻。

(疫苗的研發耗時,也需要持續性的資金投入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
Q8、難道不能研發出一種可以對付所有病毒的疫苗嗎?

A:目前所知,不可能。

病毒種類難以估計,引起的病徵也千奇百怪,疫苗的作用也是如此。以麻疹疫苗為例,一劑的效用就高達九成以上;結合麻疹、腮腺炎、風疹及水痘的MMRV混合疫苗,效力相對較弱,通常要施打到兩劑,才能發揮足夠的保護力。

Q9、是不是所有的傳染病,都能期待疫苗出現?

A:不是。疫苗研發很燒錢,商業利益左右要不要研發,以及疫苗完成度。

一支疫苗從無到提供群體安全施打,通常得花上好幾年,期間經歷無數的試驗與檢測,平均花費超過150億台幣。

許多疫苗因為研發經費短缺,被迫中止,尤其是缺乏商業利益的疫苗。美國德州兒童醫院的疫苗研究中心研發的寄生蟲疫苗,就是一例。寄生蟲疾病通常發生在貧窮線下的人口,缺乏市場誘因,也導致在投入研究20年之後,因為臨床試驗的經費不足而喊停。

資料來源: Prevention、CDC、WHO、World Economic Forum

責任編輯:高儷綾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24, 2020 at 02:05PM
https://ift.tt/32U0cca

疫苗關鍵9問:關於疫苗,我們應該知道什麼? - 康健雜誌

https://ift.tt/3d7qmd7
Share: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